基本介紹
內容簡介
《來去無塵》講述了他的故事。他就是:吳波——共和國第五任財政部長。年輕時追尋革命投奔延安,審查關押近三年受委曲無怨且信念不移,建國初期為新稅制操勞做出卓越功績,“稅制風波”和文革中面對丟官和生活危險不說假話主動攬過,幾個兒子不留身邊支持到艱苦地方安家落戶,堅守平民意識不占公家一分便宜,主動讓賢財政部長體現高風亮節,不收禮不接受宴請成習慣,他沒有大額存款,因多半薪水幫助了別人,一輩子留給兒孫的僅有三萬元積蓄。他留下遺囑,說早年立志做“一生無產”者,從沒想過購置私產留後代,讓後人把分配他的兩套住房交還給了國家。
作者簡介
寧新路,現任財政部《財政文學》雜誌主編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,財政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,中國散文協會副秘書長。曾出版散文作品集《別把陽光浪費了》、《近處的風景》、《人在西陽里》等發表作品200多萬字。
圖書目錄
引子一無所有
第一章尋覓中的艱難跋涉
第二章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
第三章”重要任務”交了白卷
第口章那些錯都是我的錯
第五章“西樓會議”波中“波”
第六章繪在財政長河裡的彩虹
第七章沙洋農場養魚翁
第八章舉賢讓位財政部長
第九章他是一個“兩頭真”
第十章烙在人心的感動
第十一章大醬坊胡同20號故事
第十二章他的心中有座豐碑
第十三章兒子們的故事
第十四章兩套房子和遺囑
第十五章凡塵世俗里的”苦行僧”
第十六章拒絕與給予是一個高度
第十七章財政部長拒禮是習慣
第十八章一生都做普通人
尾聲:靈魂無塵
原來可以活得如此淡然(後記)
後記(又)
後記
吳波作為一代風範,他的優秀品質是多方面的,也是深刻的,因而寫吳波是富有意義的事。很多年前,我就有寫吳波的衝動,可是他年事已高,身體又不太好,訪問有困難,也就放下了。可是,他是閃耀著精神光芒的人,他的精神在召喚著我,故心懷寫他的願望。他去世後的好些年裡,又聽說了吳老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,也思考了他的精神所在,越發有了寫他的願望。而吳老跨了幾個時代,當財政部長時間又短,且他平時很少給別人講他的事情,甚至也從不給家人講單位的事和他的所思所想。他榮辱不驚,做人低調,不願給別人講自己的得意和失意,哪怕是痛苦的事情;不願講工作中的事情,哪怕是面臨丟官的危機事情。這源於他長期養成的遵守保密紀律和不抬高自己、不議論別人的習慣。他把所有的事都裝到了自己肚子裡不倒出來,要寫這樣一個“奇怪的人”,寫出一個活脫脫的吳老,是件非常難的事情。
還是必須要寫,而又如何把吳老的高貴品質寫出來?不能寫傳記,也只好寫他若干個側面了,。而這若干側面,也不是寫傳記,是要寫散文。我走訪了吳老家人、他的秘書和同事等,在擁有大量素材的基礎上,提煉了能夠概括和表達吳老精神境界的十八個側面,以散文的方式,如實地描述他精神閃爍出的光芒,取名《來去無塵》。
以這樣的形式講述吳老的故事,既會嚴格忠於事實,義會運用“形散神不散”的特點,把那些展開的、無法展開的,把那些完整的、零碎的事情,寫得自如一點,既不同於新聞報導,又不是有所虛構的文學作品,想來這種寫作方式,能顯現出優勢。想了很久,也只能這么寫。
能了解到的事情,儘可能都做到了解,幾乎是擠牙膏似的,一點點地擠。儘管深信吳老的事情,還有很多,但已經沒人能夠講述出來了。跟他同時代的人.大多都去世了,即使在世,也沒有精力或沒有了過去的記憶;他的幾任秘書、司機有的很老'廣,有的去世了;他唯一在身邊的兒子吳威立,吳老生前基本不告訴他什麼,也講不出他父親更多;吳老留給人們24本工作筆記,雖然鋼筆小字相當清楚,卻很是籠統、抽象,後人看了不知所云,也沒法引用。一次又一次找吳威立,清他談點他父親的事,他說,沒有了,也就這么多了。那就這么多吧。“一滴水能看到太陽的光輝”,能把這些事情講清楚,講準確,講精彩了,也夠了。
感覺這是最難寫得好的文字,無法得到活生生的講述,無法得到本人真情實感的敘述,也無法在歷史長河的文字里得到耐心細緻的故事,又不能有過於顯象的成分,不能有文學的誇張與發揮,但義不願寫成紀實,這本散文很難寫。如根據錄音整理的“尋覓中的艱難跋涉”一章,起初三萬多字,改寫了數十遍,最後僅幾千字,卻比幾萬字說得更為清楚。所有的章節,修改了數十遍。寫吳老是這么地難,而下這樣的功夫,是值得的。
寫吳老,文字的準確,事實的準確,是首要的。稿子成型後,先後七次發給有關同志修訂,他很仔細,對於事實,對於文字,作了修改、核定,感謝他付出的辛苦。感謝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,提供資料的朋友們給予的幫助。感謝財政部機關黨委廖路明書記、岳學鯤主席、劉江華處長和中國財經報社孫國府社長、苗福生副總編等同志的幫助和支持。感謝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賈傑社長、李乃君副總編輯和樊清玉編審,熱心於這本書的編輯出版。
寧新路
2013年5月 北京陽光花園